腿還沒好全,老宋就在運糧湖管理區(qū)租下了一個廢棄的六十畝的養(yǎng)鴨場,準備改建成萬頭養(yǎng)豬場。但五十萬本錢遠遠不夠,他只能滾雪球式地發(fā)展。他先買來小豬,把豬養(yǎng)大,掙了錢再蓋豬舍,建了新房子再接著養(yǎng)豬掙錢。為了省錢,他把這樣的破磚、破瓦、爛木頭都扒下來再利用。
宋繼善:我是一個人像一個流浪漢,每天起早貪晚在外邊,有時候晚上12點鐘才回來,回來自己害怕,我喜歡唱那個流浪歌,我自己唱給自己壯膽。自己就是感覺到,那個流浪的生活咱們不能再過了,那個苦日子咱不能再過了。
不想再流浪、不想再過苦日子的動力支撐著老宋。到2005年6月,豬場的十九棟房子全部建好了,老宋的手里也有了兩百萬元積蓄。
就在這時,老宋當年賣飼料時的老朋友魏先銀正好出差順路回家探親,老宋請他吃飯。席間魏先銀的一句閑聊,讓老宋在兩年后賺到一千多萬。
宋繼善:他就說,他要六千頭種豬,這一次在全國各地到處轉,轉了三千頭,還差三四千頭。
朋友魏先銀:他就問,你干嘛到處跑?他問這個事,他實際上留心,我沒有留心。
魏先銀當時是河南一家大型養(yǎng)殖場的技術廠長,從他很普通的一句話里,宋繼善是如何開始財富傳奇的呢?
從那以后,老宋就迅速開始執(zhí)行一個賺大錢的長線計劃。而就在這時,生豬市場的行情卻因為受全國藍耳病爆發(fā)的影響,開始猛跌。當大伙都紛紛退出的時候,老宋的步子卻越邁越大,越走越遠。不僅如此,他還開始打起自己兒子的主意。
他是宋繼善的二兒子宋遠召,當時在當地電視臺上班,工作穩(wěn)定,可老宋居然勸他辭職,跟著自己養(yǎng)豬。
宋繼善的二兒子宋遠召:養(yǎng)豬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。一說你干嗎的,我們家是養(yǎng)豬的,都不敢大聲講,就不樂意。
宋遠召死活不樂意養(yǎng)豬,更鬧不懂,現在大伙一聽養(yǎng)豬都躲得遠遠的,自己的老爸為什么要坑親兒子呢?老宋卻鐵了心,非要逼著兒子養(yǎng)豬不可,還說是為了他好。
宋繼善:我說你只有這一條路,我跟遠召說,你只有這一條路,我養(yǎng)豬,你跟著養(yǎng)豬,你怎么就知道賺不到錢?你為什么不想養(yǎng)豬賺錢?
不管老宋說什么,宋遠召就是不干。一氣之下,宋遠召帶著弟弟宋遠光離家出走,一起開大貨車跑貨運。老宋萬萬沒想到,哥倆這一走,竟釀成了一場無法挽回的慘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