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平縣農業(yè)局副局長 盧瑋:這個蔬菜基地在鄒平是最大的,張海在做蔬菜里是最年輕的。
可記者采訪時,張海的家人提起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至今都余怒未消,恨不得把他的大棚推平。
母親 張玉紅:我恨得他吱吱的。真是,要不是投這么大資,要是投資小,我都推平了這地。
而張海也告訴記者,他原來也并沒想走創(chuàng)業(yè)這條路。
張海:之前沒有想過創(chuàng)業(yè),本身的想法就是考個公務員什么的。
記者:從來沒想過么?
張海:從來沒想過。
那么,從來沒想過創(chuàng)業(yè)的張海是怎么走上創(chuàng)業(yè)這條道路的,他為什么會回鄉(xiāng)種菜呢?
2010年4月,當時在煙臺大學計算機專業(yè)就讀的大四學生張海參加了山東省濱州市的公務員考試,卻在最后一門考試中,中途離開了考場。
張海:當時信心滿滿去的,一門心思準備了好幾個月的考試。我第一個出來了,老師都一臉茫然的,這孩子,下邊人都抬頭看我,然后我就走了。
為了走進這個考場,張海已經復習了三個多月,書也看了十多本。而且,從張海考上大學那天起,父母就期盼著張海畢業(yè)能考上公務員,有個穩(wěn)定工作。
父親 張傳躍:就希望他考公務員,回來給他找個合適的事業(yè)單位掙工資。
那么,公務員考試的那天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?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張海為何會中途棄考呢?
那天,在這個考場里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張海,看到了很多多年未見的老同學也來參加考試。中午,張海和同學們閑聊,可他們的很多話突然讓張海覺得很刺耳。
張海:他們時不時會冒出一句話,都想進編制里面。好像說我這只腳踏進編制里面,我這輩子什么都不愁了。
大學同學 杜興華:我們的同學幾乎都去考了。我們那個時候應該是最流行的時候,就是說死也要死在編制里。而且千萬人過一個獨木橋。
來考試前,張海對未來要做什么還有些茫然,幾乎沒認真想過為什么要考公務員的張海也就順從了父母的意愿。可那天中午,同學們誓死要進編制的談話和這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場面,忽然讓張海對公務員考試死了心。最后一門考試的考場里,他決定不考了。
張海:我這種性格的人容易沖動。有些事一下子想開了。覺得前面那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那種真實的生活了。以前他們跟我說的天花亂墜的,感覺這東西對我吸引力很大,但是感覺這東西一下光芒就暗淡了。一下就沒有興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