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關琴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(qū)的一個貧困家庭,父親由于先天性的智力低下,只能做一些幫別人種地、挖田的體力活兒來賺取生活費,母親是典型的農村婦女,除了務農就是靠搓麻繩來補貼家用,馬關琴還有個弟弟,一家四口當初一個月的開銷在五六十元左右,就連買兩個豆沙包都要一家人分著吃。
在兒時,馬關琴有一個稱呼:馬憨包家的女兒。相比家庭的貧窮,這個稱呼讓她更不能接受,從小性子柔弱,不愿說話的馬關琴只能自己躲起來默默流淚,當時她就告訴自己,自己長大了,一定要強大起來,要賺很多很多錢,保護家人,保護自己。
馬關琴童年的夜晚都是與母親在搓麻繩中度過的,一雙手早已布滿了老繭。即使這樣,兩根麻繩才能賣到1角2分錢,一個月下來最多掙個40元左右,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,還是入不敷出。
弟弟馬關文為了能讓姐姐讀書,放棄了上學機會,外出打工了。馬關琴每天努力學習,為了早點賺錢,她選擇了就讀職業(yè)學校。2007年,馬關琴在昆明市農業(yè)學校畢業(yè)后,得到了去浙江嘉興一家大型養(yǎng)殖場實習的機會,每個月有600元的工資,除了基本的生活費,其余的錢全部寄回了家里。她夢想著通過自己努力工作,能夠把家人接到身邊,開始新的生活。可一通電話,打破了她的美夢。
打來電話的人是馬關琴的母親,打通后母親沒有說話,傳來的是傷心的哭泣聲。幾分鐘后,母親告訴她,在云南通海的鋼板廠上學的弟弟,手不小心壓到了機器里,兩根手指被切斷,落下了終身殘疾。